我想到的一些不願意多談的職場自然現象:
- 精英分子: 可能是早早當上了高管,錢已經賺夠了,慢慢就是靠錢生錢,可以去投資別人了,其實工作他們無所謂了
- 中年人,在公司不上不下,慢慢競爭力肯定是下降,倒不一定能力問題,而是性價比的問題,有家有積累了很久的工作習慣,慢慢對新事物敏感度是降低的,和年輕人比起來,優勢會越來越小,主要是新事物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
- 年輕人,一部分年輕小夥不知道方向,中年人有些知道方向,但是也不會去說,因為競爭太激烈了,有一部分人很不錯,善於利用新事物,新生產力,提高很快,很快就和工作好多年的人差不多了,其實在工作了 6-7 的人和工作了 10 年的以上的人,在現在這個知識獲取其實方便的年代,差別真的不大。 一個領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,上限是一樣的,有人用 6 年,有人用個 10 年,到了一定高度之後,基本上差別不大了
精英拿錢說話,對於下面那些人情世故不怎麼在意,賺錢了,管得住人就行。 普通人工作了一定年限之後,其實慢慢是接近的,收入接近是合理的,所以年紀大的覺得比小幾歲的多不了幾個錢,
感覺不平,或者年紀小的覺得年紀大的也沒多麼強,比自己多幾個錢感覺不平,這些其實都是一些錯覺,只是時空的上交集,早晚都會換位置,年紀小的會變成中年人,中年人會離開,普通人其實是一夥的,
相互鬥狠,玩命內卷只是讓出錢的人高興,而精英為什麼能出頭肯定不是因為想這種比錢多一點少一點,然後要非常賣命才出頭的。 所以如果想出頭,一定不是覺得擠掉比你只多一點點錢的中年人,一定是其他的事情。
想明白這些,中年人和年輕人就可以都少點抱怨, 中年人覺得沒多多少,其實也是正常的,因為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;年輕人覺得中年人能力不行,其實也正常,只是你想出頭就選擇錯了比較的對象,那個只比你多一點的中年人不是你的目標,想想其他的,如果你跨不過去,其實你後面和那個中年人一樣,所以多點平常心,不是不來,只是時候未到而已。 如果大家都清楚了,職場會多一些和諧。
中年人不會主動和年輕人說,我其實也就這樣了;年輕人想著一路向前,但是最終大部分還是變成你現在看不上的中年人。 能兌現自己期望的,其實都很少很好, 就像 NBA 的狀元秀打出來的都沒有幾個,不過一開始就拿到高薪了,不是嗎? 所以拿到高薪的,不要自己想不開,覺得做的事情沒意義,拿著高薪就好,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自己去找,一般高薪,活其實不一定多,能給高薪的,有不少是公司地位強,或者有一些內部人看著沒什麼,但是和外部比起來很牛的東西,如果這樣,你又想要幹點有意義的事情,那麼利用好自己時間。